
引言
在香港,債務重組成為許多市民處理財務困難的救生繩。不過,這也讓不少不法分子看準時機,設下各種「債務重組陷阱」,專門針對急於擺脫債務的市民行騙。這篇文章將詳細拆解常見的5大詐騙手法,幫助你辨別真偽、避免中伏,安全走出財務困境。
第一章:為何債務重組市場容易出現詐騙?
債務人情緒脆弱、容易急病亂投醫
資訊不對稱,市民對重組程序欠了解
市場上存在大量未註冊的「財務顧問」
部分機構以高回報、快速清還作招徠
第二章:5大常見債務重組詐騙陷阱
1️⃣「先收費,後服務」騙局
特點:聲稱保證100%成功,要求在簽約前支付高額「手續費」或「入會費」
風險:一旦付款後失聯或推遲處理
2️⃣「假冒持牌公司」騙局
特點:冒用知名顧問公司名稱、偽造網站及文件
風險:將個人資料外洩,甚至導致身份盜用
3️⃣「假裝特快清債」騙局
特點:承諾極速完成債務清還程序,甚至不需審查財務狀況
風險:誘導你簽署高息新貸款,實為轉貸陷阱
4️⃣「擔保金詐騙」
特點:要求提供高額擔保金或抵押品作為重組條件
風險:擔保金被套走,重組程序根本未開始
5️⃣「虛假法律支援」
特點:冒充律師行或法律顧問,聲稱可免除法律追討
風險:實際無法律授權,最終令你失去法律保障
第三章:如何辨認合法顧問機構?
✅ 檢查持牌紀錄
必須是香港註冊公司,並具備商業登記
可上網查閱「持牌放債人名單」或「信貸資料服務公司名單」
✅ 是否提供透明報價
合法顧問公司會清楚列明收費內容,不會有隱藏費用
✅ 是否有正式辦公室與實體地址
謹防只有WhatsApp或Telegram聯絡方式的機構
✅ 是否強調「風險提示」
正規顧問會告知債務重組風險,而非只報好消息
✅ 查閱網上評價
搜尋Google、Facebook、討論區有否真實客戶留言
第四章:一旦懷疑受騙應怎麼辦?
✅ 保存所有溝通紀錄(包括WhatsApp對話、收據、合約)
✅ 立即停止付款
✅ 聯絡警方報案(報案熱線:999 / 網絡罪案部)
✅ 向消費者委員會投訴
✅ 向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舉報(如涉及資料外洩)
✅ 諮詢法律援助署,保護自身合法權益
第五章:真實案例分享
案例一:陳先生遇上「假冒律師行」
在社交媒體看見「免費法律支援清卡數」廣告
簽約後被要求支付$20,000手續費
債務並無任何處理,最終報警解決
案例二:黃小姐的擔保金陷阱
對方要求支付$50,000作為擔保才開始重組
對方失聯後才知是詐騙,經消委會及警方跟進
第六章:安全進行債務重組的5大黃金法則
1️⃣ 不要急於簽約,先查閱公司背景
2️⃣ 不要在未見正式文件前付款
3️⃣ 所有合約必須清楚寫明「退費條款」
4️⃣ 找家人或朋友陪同見面,避免單獨面對推銷
5️⃣ 一旦出現「太好得難以置信」的承諾,立即提高警覺
結語
債務重組本是幫助市民重拾經濟自主的有效方案,但一旦誤信不法分子,非但解決不了問題,還可能雪上加霜。保持警覺、審慎選擇顧問機構,是你走出困境的重要一步。記住:有保障、有程序的合法債務重組,才是真正可靠的解決之道。